心脏不好也要运动
日期:2016-08-30来源:扬子晚报浏览量:1686
研究表明,缺乏运动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,约1/3的缺血性心脏病与缺乏运动有关。即使是心脏病患者,每周也要三次适量运动。
很多人认为得了心脏病就要少动,这完全是个误区。除了在疾病发作的急性期不适合做运动锻炼外,控制稳定的各类心血管疾病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,经过全面的评估,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,进行科学的锻炼,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,充分获得运动带来的益处。
专家总结出五条“运动处方”供参考
1.不管年龄大小,都应该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,每周至少3次,最好5次以上,每次30-45分钟。
2.以有氧运动为主要运动方式,如慢跑或快步走、游泳、骑车等,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,包括5-10分钟的热身准备活动、20-3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、5-10分钟左右的放松活动。
3. 需要把握运动的“量”,懂得“适量”。运动量要适当,研究表明,低至中度强度运动量对心血管病人更加适合(低运动量:运动结束后以感到轻松为宜;中等运动量:感到稍微有点费力)。其次是要循序渐进,每个人的运动能力不同,特别是身体状态欠佳的人群,应特别注意。
4. 任何人群,都要注意运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。即使是正常健康人,如需参加剧烈运动,也有必要完善一些心脏方面的检查,如心脏超声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。而心脏病患者,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运动计划。以确保运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5.一些自认为“无法运动”的患者(比如患有骨关节、韧带疾病等),其实并不是不能运动,而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运动形式、适当的运动强度进行正确的运动。这样在提高心肺功能的同时,对原先的关节、韧带疾病还会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