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知识
健康知识 首页 > 健康知识 > 健康知识

从双脚看健康

日期:2016-05-11来源:老年日报 浏览量:2928
    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脚病,成年人患病比例更是高达75%。北京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主任张洪美表示,我国脚病发病率高,临床数据与调查数据基本吻合。一方面,人们平时往往不注重脚部的卫生与护理,不洗脚、一双鞋袜穿好几天也不换一次;有的女士更是为了美丽,穿又高又紧的高跟鞋,脚在狭小而变形的空间中得不到应有的放松,从而导致足癣、过敏、高弓足、足底筋膜炎等表层疾病。
    脚干。当心血液循环障碍。脚部皮肤干燥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脚癣或过敏,很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所致,使脚部无法接收足够的供血。
  脚伤难愈。顽固的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预警信号之一,其关键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神经受损,削弱出汗功能和愈合能力,导致“糖尿病足”,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截肢。
  脚总是感觉冰凉。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。甲状腺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主力干将,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,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,致使手脚冰凉。
  脚趾甲发黄。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脚趾甲变黄增厚;此外,患有呼吸道疾病、淋巴水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导致脚趾甲发黄。
  脚踝肿胀。当心肾病。肾脏有筛选营养素的作用,一旦工作失常,体液就难以及时排出体外,导致浮肿,脚部肿胀最为明显。
  脚趾又圆又扁。小心肺癌或心脏病。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会导致血液流向脚趾甲小血管,引起组织膨胀,从而导致脚趾更圆更扁(临床上叫杵状趾)。而心脏病、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脚趾变形。
  脚趾甲下出现红线。谨防心内膜炎。这是小血栓破坏脚趾甲下毛细血管后导致血管破裂的结果,心内膜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。
  护脚谨记三大法宝
  常泡脚。俗话说:“天天泡脚,胜吃补药。”常用热水或者根据自身病情,采用中药进行足浴,可加快血液循环,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,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、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。尤其是老年人,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或者中药泡脚的好习惯,用约40℃的热水,泡20~30分钟即可,以双脚皮肤发红、面部有微汗为宜。
  常按脚底穴位。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,常按摩,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,疏通经络。比如,按摩足三里,可改善胃肠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,使脚变得暖和起来;按摩承山穴,可缓解脚酸、脚抽筋等症状;常按太溪穴可补养肾脏;常按涌泉穴,能改善心肺功能等。
  坚持运动。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,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。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~60分钟,提脚跟、伸膝勾脚、甩腿运动等都可以。
  随着天气转暖,脚病也将进入高发期,建议大家注意脚部卫生,及时换洗袜子,穿柔软、舒适、透气性好的鞋袜。